第五百七十七章 这一期恩科(1/2)

这个问题,苏木私底下也同吴世奇交流过。

又将焦芳作为例子拉出来,解释明朝南北士人的地域之别。

实际上,明朝南北读书人还是有不小的区别的。

明朝南方经济发达,百姓比只饱经战乱的北方人要富足许多。读书科举本就是一件大费钱财的事情,通常是以举宗族之力供养一个读书士子。

如此一来,南方的读书人在基数书却比北五省要庞大许多倍。

又因为江南文风鼎盛,师资力量强大,因此,南方士子在科举上的表现也异常耀眼。

如王螯大人所在的吴县,一个小小的县城,出几千个秀才,几百个举人也不是什么难事。到苏、杭这种遍地读书人的地方一看,走不了几步就能看到一座大牌坊。上面不是写着“进士及第”就是“父子进士”“进士坊”中进士对江南人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要点了翰林才是真本事。

而江西一省,更是常年垄断会试榜的前三,出了无数状元公。

最离谱的是,洪武年江南考生竟然将整个进士科给包圆了,北方书生无一中弟。

如此,北方考生自然不服,闹了一气。最后,朱元璋杀了一批考官,才算将事态平息下去。

最后,索性按地域分成南北两榜,增加了北方考生的名额。

吴老先生悚然而惊,叫道:“难怪了,难怪了!”

苏木问:“老先生明白了?”

吴世奇叹息一声:“老夫对自己的文章和学问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可在此之前,考了十多年,死活也中不了。现在回头一想,也是迂腐。只觉得只要学问到家,就没有中不了道理,却不知道去揣摩考官的口味。难怪,要沦落至此。以举人功名做官,被世人所耻笑。”

说到这里,他一脸的落寞:“苏木你说得有道理,翰林院多是南方人。江南人氏素来喜欢华丽的辞藻,看样子,老夫也得在这上面下些功夫才是。大道至简,朴素的文字最是难写。可要想华丽,却也不是什么难事。”

吴世奇有这份自信,苏木也替他高兴。可自己现在就算是补课,也来不及了,心中不觉一阵担心。

文字这种东西讲究的是祭奠,非一朝一夕就能进阶的。

会试的主考官和考试日期已经张榜公布了,日子就定在三月九日,考三场,每场三天。也就是说,考生进了考场之后,要在里面呆足九日。

考试的题目和乡试也是一样,计有经义、五言八韵、策问等。

考试地点定在京师东南方的贡院,就在京城最繁华的地带,不用再像上次顺天府乡试那样要跑去通州,车舟劳顿。

一般来说,会试的考试日期都在二月初春,所以,又叫春闱。、

正德一年朝廷的事情实在太多,主要是皇帝大婚耽搁了些日子。所有,就延迟了半月,挪到了三月九日。

延迟考试,考生们也不在乎。实际上,延迟半月也是好事。阳春三月,天气暖和时再考,也不用向以前那样坐在冰冷的考舍中受罪。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