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你可真是个小机灵鬼(2/2)

……

回答江州的周文,立即着手筹建生发酶-BMPT的合成室。

虽然生发酶是假的,但是他必须当真得来做,要不然容易惹人怀疑。

另外,为了防止生发酶数据泄露或者被窃,安保这一块也做足了样子。

这边建设合成室的同时,李文烁那边又打来电话,邀请他去京都出席一场高端朊病毒学术交流会议。

这是中国朊病毒研究所举办的,也是在中国举办的第一场朊病毒高端学术交流会议。

作为溶酶体—PsC1的发明者,周文自然是有必要出席会议。

另外,酵母朊病毒鉴定系统发明人苏珊院士的得意门生——酵母朊病毒鉴定的顶级专家兰德尔·哈尔夫曼也来了。

还有鹰国肯特大学酵母朊病毒科学家米克·斯图尔特。

德国汉堡大学,朊病毒研究专家理查德·拉尔夫博士等等。

可以说,全球顶尖的朊病毒研究专家,齐聚一堂。

另外,为了摒弃国内学术会议的一些陋习,这次的学术交流会议是在一个度假别墅里举行的。

采用的是一种国外比较流行的沙龙形式。

大家端着酒杯,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探讨。

这样的学术交流会议形式,无疑是国内学术界的一次大胆的尝试。

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三天学术会议,没有一个专家提前离去。

大家都在兴致勃勃的探讨着。

朊病毒蛋白的成功灭活,给相关研究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挑战。

因此整个学术交流期间,周文都是明星人物,诸多专家学者,都主动与其攀谈。

而周文虽然因为系统的加持,在朊病毒领域走的比现场很多专家要远,但是与这些全球顶尖朊病毒专家的思想碰撞,也带给他很多新的的启发。

三天后,每个参加会议的人,都感觉受益匪浅。

临分别前,哈尔夫曼教授看着周文问说:“周,你在朊病毒领域明明有着很高的天赋,为什么没有继续深入研究了呢?”

周文说:“因为这个课题太庞大艰深了,我的知识储备不足以支撑我继续研究下去。我想换个思路、换个方向,走一段路看看。”

哈尔夫曼点点头,“虽然我不是太明白你的意思,但想必你有你自己的想法。希望有一天,你能在朊病毒领域走的更远。”

“会的……”

两个人握了握手,又交换了电话号码。

等哈尔夫曼离开后,李文烁过来了,惊奇道:“哈尔夫曼博士给你电话啦?”

周文:“对啊,怎么啦?”

“哈尔夫曼博士一直是我的偶像,我曾经做梦都想有他的私人电话,好向他请教一些问题。”李文烁有些激动的说。

周文好笑道:“那你不去要电话?”

李文烁:“我……不好意思。”

“呵呵,没事,我有电话了,回头给你也一样。”

“嗯嗯嗯……”

第二天早上8点,周文、李文烁和张鹏飞三人,乘飞机回中海。

10点多一点到中海红桥机场。

周文的车子就在停车场,下机后直接开车回江州。

到江州刚好是饭点,就在朊病毒研究所吃了午饭,随后周文哪也没去,直奔附近的隐球菌病研究所。

实验室里,李锋和几位细胞工程博士,正在做基础类的研究——分离抗原B细胞。

在血液中B细胞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15%,固定在B细胞膜表面的免疫球蛋白是抗原的特异性受体。

当它们初次与某一个抗原接触而被致敏时,一部分B细胞即分化成熟为浆细胞,浆细胞即开始生成对该抗原特异的免疫球蛋白并将它们释放到周围的组织液中,这就是免疫抗体。

不过变异隐球菌的抗原性B细胞,在血清中的含量实在太低太低了,据不完全统计,大概的为1/500000。

这样的数据让人十分的绝望。

凭他们这十几个人,想分离到抗原B细胞,没有个十年八年根本不可能。

而且还有一个前提,需要有足够的抗原血清。

然而问题就出在这里,变异隐球菌的抗体一共就一个人,之前人家都已经捐献了不少血液供他们研究。

后来就不愿意再捐献了。

再后来,连电话号码都直接更换了。

现在血清是用一份少一份,他们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也不敢随便测试分离,怕污染了。

而抗原细胞的研究工作,基本上处于停滞阶段。

他们这些人说好听点在搞科研,说难听点就是在混日子。

就在这时,一个实验员过来说:“李组,周所过来了……”

此章加到书签